据统计,我国前列腺癌年新发病例13.42万,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位列首位,且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逐年增长,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男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,亟需引起关注,尽早发现、尽早干预。
日前,“健康起跳 深度速度有态度”前列腺癌科普公益项目在京启动,该项目聚焦前列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核心诉求,帮助患者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、实现PSA(前列腺特异性抗原)深度速降。项目整合临床专家科普、护理建议、营养指导、康复支持等多维度公益资源,助力前列腺癌诊疗知识普及和患者疾病管理,构建多学科参与的科普公益新生态,以鼓励更多患者积极抗癌,赋能患者重新拥抱美好生活。
据了解,强化全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,而作为前列腺癌诊疗全程中备受关注的监测指标,PSA在前列腺癌的筛查、诊断、预后评估中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龚侃教授表示,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,规范筛查PSA往往是对抗前列腺癌的警戒线,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PSA检测,存在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需提前至45岁。
目前,规范的PSA筛查已经使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,但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、社会早筛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,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的比例超过30% ,整体预后较差。如何有效控制晚期患者的疾病进展,延长患者生存期,始终是医学界探索的核心方向。
“近年来,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、靶向药物等创新治疗方案的问世,正在让患者的生存期不断突破,显著改善患者预后。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评估中,PSA的深度速降则是良好预后的关键‘信号灯’。” 龚侃教授指出:“在评估治疗效果时,我们不仅要看PSA是否下降,还要看PSA是否在早期就实现了快速、深度地下降。研究表明,接受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若在3个月内PSA水平迅速降至0.2ng/mL以下,其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显著优于PSA下降不足的患者;而3个月及6个月实现PSA降至0.2ng/ml以下的患者,其疼痛、疲劳等生活质量指标都更好,这意味着这些患者不仅生存期延长,生存质量也有了积极改善。”
龚侃教授建议,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密切关注PSA变化,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监测、适时调整方案,向“活得更长、活得更好”的治疗目标努力迈进。
此外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贯华从临床护理角度出发,分享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康复案例。她表示,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护理,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也能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。通过规范的用药指导、心理疏导及 PSA监测等科学护理手段,许多患者不仅实现了病情的有效控制,更重建了对生活的期待。而来自家人、医护和社会的支持,就是患者迈向康复最坚实的后盾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)
“健康起跳 深度速度有态度”前列腺癌科普公益项目在京启动现场。
该科普公益项目洞悉PSA深度速降在前列腺癌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价值,以跳水这一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呈现,形象诠释了深度速降所具有的生命力量。
九鼎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有哪些-炒股配资官网查询-正规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